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塞上闲人

把快乐记下,把幸福留住;把情感记下,把爱心留住;把生活记下,把生命留住……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老农  

2016-07-29 13:01:19|  分类: 散文随笔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上世纪四十年代初,他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。为此土改时他家被定为富农。他却因此成为全村唯一能出门上得起学的“幸运儿”。初中毕业,因为成分问题,他没有读高中。回到家,正赶上村里成立小学,他因此成为一个一边种田一边教书的民办老师。
民办老师这个身份,他一当就是三十年。三十年来,除了村里,他也到社办初中教过几年。他说,村里三十至七十岁有文化的人,几乎都是他的学生。八十年代末,赶上民教招转政策,通过考试,他被招转为“农民成分”(户籍为农民)的公办教师。
他在社办初中教学时,我正好在那里上学,教了我一年语文,一年生理卫生。因此,他也成了我的老师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我师范毕业回乡教书时,他在乡里中心小学任教。
本世纪初,他退休回家。回家后继续与老伴种田。刚退休的那些年,村里还有不少种田的人。因为天旱歉收,近年来,年轻些的大都出了门。村里居住很多上年的人相继去世,剩下来的十多口,也多为老弱病残。
前些年,他进城为女婿的服装厂看门房,老伴一人在家种田。一年后,老伴也进了城。老伴进城后,他不再给女婿看门房,与老伴一起住进女婿的经济适用房里。虽说全家都搬进城里,家里的田还是不忍全部丢弃。到了春种期间,与老伴一起回家,种些谷子洋芋之类。为的是能让生活在城里的儿女们吃到新鲜的小米和自产的洋芋。

昨天我回老家为女儿助学贷款申请表盖章,村里盖罢去乡上,碰到了他。昨天正好是乡里的集日,他也来乡上赶集。
问我怎么会到这里来,我说明原委。他说,他与老伴正好忙完了农活想进城。我说,车子空着,我捎你们回城。
到了村里,老伴一人在家。便忙着给我做饭。饭后,他问我是不是很忙,如果不忙,住一晚明天一早再走,凉快些。我说,不是很忙。他拿出一瓶老蒸,老伴炒了一盘鸡蛋,我们便一边拉话一边一人一盅喝起酒来。
下午五点左右,他让我歇着,自己要到园子里去一下。我说不累,随你一块去园子。
虽然已是午后,天还是很热,还没到园子,我们都已汗流浃背。
到了园子,他让我在园子上边的树底歇着。我没有在树底歇,也随他进了园子。他拿了喷洒农药的塑料喷壶去沟里灌水。灌满后拿到园子里,加上农药,给园子里的玉米洒药。
一壶农药没撒完,衣服被汗水浇的透湿。玉米穗上花粘得满脸满脖子都是。想用衣服察汗,衣服上沾满了农药。只好任由头上、身上的汗珠滚落。
看着他此时的模样,忽然觉得,他哪里是一位教了四十余年书的教师,更不是教过我语文和生理卫生的老师,而是一位活脱脱的老农。
我想替他喷洒农药,他不允,说怕农药粘在我的身上。我只好等他喷洒完了,去沟里替他接水。

洒完了农药,我们一起回到家里,老伴开始为我们做晚饭。吃过晚饭,天凉快了许多,我们去硷畔乘凉。因为村里人少,除了我们几个,没有见到一位来硷畔乘凉的人。
没坐多久,天就完全黑了下来。不知何时,老伴已在院墙外整好了一捆柴禾,还有一捆从地里采集不久的艾草。他又让我回家看电视,自己要去园子里打火。我说,天这么黑,喝了酒一个人去怎么行。他说,昨晚已经去过一次了,一个人能行。我还是随他去了园子。
原来,下午喷洒农药,晚上打火,全是为了防备“tuan”糟蹋玉米(一种专门糟践刚出穗玉米的动物,体如狐狸般大小,胖墩墩的。)忽然想起早年随父亲去玉米地打火防备“tuan”的情景。那么遥远,又似眼前。
到了园子,他放下背上的柴,先将干柴禾放在下面,用纸点燃了,再把艾草压在干柴上面。顿时,浓烟滚滚,一股艾香扑鼻而来。我们并没有等柴草燃完就离开园子回家。

山里的夜很静,星星满天,但几乎看不到一户开着灯的人家。只有村对面一座寺庙里有灯光溢出。他说,虽然村里人少,寺庙里却一直有专人看守。
回家后我俩一边看央视一套电视剧《海棠依旧》,一边继续喝酒,他的老伴发困睡了,我们直到看完了晚间新闻,才把一瓶老蒸喝完。
早上醒来的时候,他的老伴已经为我们热好了水。洗漱完,老伴为我们每人泡了一碗油茶,并准备了麻花、饼干。因为昨晚喝了酒,我只喝了一碗油茶。
因为天热,在家时他一直穿着背心与老伴为他缝制的一条大花半裤。出发的时候,他在地下床边脱掉了背心与大花半裤,换上进城时才穿的一件浅蓝衬制服长裤,并戴了一顶防晒的白色凉帽。
把顺带的行李搬上车,锁好了门,我们便出发。出了村子,他指着地里的一块块庄稼说,这是我们的洋芋,这是我家的谷子,那片松树林,是我家的坟地。请人看过,风水很不错。
他还说,一直工作生活在城里的兄弟与弟媳,以前不准备回老家进祖坟,去年看了这块坟地,觉得比城里好多了,决定去世后也回老家。
因为今年雨水充足,庄稼长势都特别地好,看了让人留恋。他说的那块坟地,风水如何,我不懂,但看着被一片茂密的松林覆盖,觉得确实不错。

上午八点余,我们就进到城里。帮他们把顺带的小米洋芋搬上家,我才回来。
当然,如每年的惯例,他们也为我带了小米、洋芋,还有一包半生不熟的老家果子。

老农 - 塞上闲人 - 塞上闲人
 老伴关好了门,待二十多天后再回来。
老农 - 塞上闲人 - 塞上闲人
 老家院子的一边种了南瓜。
老农 - 塞上闲人 - 塞上闲人
 关好大门准备出发。大门上方的标语,是他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教书时亲自写的。
老农 - 塞上闲人 - 塞上闲人
门对面刚装修不久的村庙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70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